My dear friend Reader,
Happy Friday!
🥐 開胃小點=本週閒聊
你在餐廳吃飯,是不是常常看到隔壁桌的小孩們一直在滑手機或 iPad?雖然家長們知道 3C 對於小孩的發展不好,但他們想好好吃飯不被打擾,就只能妥協了。前幾天,我看到了另一個選擇-吃飯看書。
我知道這個很不可思議!但這真的在我隔壁桌上演了!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小孩吃飯,兩位大概都是國小的年紀,都拿著金庸的小說在看,場景非常的不可思議!重點是,媽媽本人並沒有看書,她就跟絕大多數人一樣在滑手機,但兩位小孩卻絲毫不受影響。我們當下超想去問這位媽媽到底是怎麼教育小孩的 😂 但又不好意思上前打擾。
以下是我問 Perplexity 的結果:
- 從小建立「等候=閱讀」連結:許多家長的做法是在外出用餐、搭交通工具等情境下,固定為孩子準備適齡讀物,而非直接給手機或iPad。
- 引導孩子自選愛書:「引發閱讀熱情」的關鍵往往是讓孩子自己挑選想看的書——只要主題夠吸引孩子,專注力自然會提升,甚至超過螢幕的誘惑。
- 創造「不能用3C」的日常規範:如規定家庭共餐、外出時不主動提供3C,孩子沒有「隨手拿手機」的先例,自然會學會用其他方式(閱讀、交流)殺時間。
我想,應該是爸媽從小就這樣培養兩個小孩的閱讀習慣,造就他們如此熱愛閱讀的成果,而且這樣的習慣已經強大到不會被他人影響了。
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?歡迎回信跟我分享!
🧠 本週拼盤=來自他人的好內容
1. From Podcast-Jay Shetty On Purpose: Jimmy Kimmel: “Your Fear of Failure is Wasting Your Potential!”
Jay Shetty 這集的來賓是超有名的喜劇演員、主持人-Jimmy Kimmel,他分享的一個概念讓我印象深刻,那就是「盡量去展現自己」。
他說:「其實,把自己展現出來真的很難。我認識很多人,他們明明很擅長某件事,你鼓勵他們去做,但最後他們要嘛去做,要嘛就放著。有些人只需要聽到一句『你真的很厲害』,就會覺得夠了,然後停在那裡。因為他們不想冒險,不想有一天被推翻——不想聽到別人說:『原來你並沒有那麼厲害。』所以乾脆什麼都不做。這真的很可惜,因為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有潛力,卻寧願被困在別人的印象裡。」
多可惜啊!就只是因為想停留在那個美好的印象,而失去了兌現自己潛力的機會。
Jimmy 自己就是「盡情展現」的實踐者。他生涯一開始是做廣播的,那時根本沒人知道他。他一步步慢慢累積自己,不管他人的評價,因為他知道自己熱愛這一切,知道還有很多進步的可能。最終他擁有自己的熱門節目而且獲獎無數。
他說,雖然成功的過程中,也需要運氣的幫助,但假如我們始終沒有跨出那一步,運氣要怎麼幫忙呢?
所以,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吧!
2. From Podcast-吳淡如的人生實用商學院:有錢卻更空虛?10億富翁的殘酷反思
這集聊的是一位加拿大的億萬富翁,他說自己變有錢了卻不快樂。雖然賺到的錢已經足以滿足小時候的金錢焦慮,但心中那個「夠了」的數字卻沒有停止增加,一路從 1000 萬變成 5000 萬,再到 一億、十億,對帳戶數字後面有幾個零的追求根本沒有停止過。為了得到快樂,他買了一大推高級用品,包含私人飛機、豪宅、跑車,但過沒多久就被他堆在一旁,他永遠想要更多。
後來他才領悟了,錢賺的越多,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越大,且過多的物質會帶來反效果,拖累日常幸福。
人生真正的快樂在於自我滿足,培養興趣、提升生活感知力、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。回想一下,黃仁勳來台灣的時候,是不是非常喜歡去夜市?縱使賺了那麼多錢,他也不需要餐餐都吃高級餐廳,夜市小吃也能帶給他很大的滿足感。
當然財富也很重要,這也是為何創業家 Sahil Bloom 的新書《人生的五種財富》中還是有一部分是金錢。但錢其實夠用就好,真正的富有不是帳戶上有幾個零,而是能自在地掌握時間、健康與心靈,過一個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。
財富=快樂?不,當然不。
🍜 私房料理=本週文章
〈《分餅》:當格局進入無限賽局,合作價值將不再受限〉
我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賽局理論專家的《分餅》一書,重點在於如何透過「分餅法」來提升談判價值,讓分配達到最公平的均衡結果。最後,我將話題延伸到持續合作和關係建立的重要性,這將有機會帶給我們長期的成功和增長。
請點擊以下連結了解更多。
📖 文字版(部落格)
謝謝你看到這裡。
📮 最近有什麼新反思嗎?歡迎回信與我分享
📤 覺得這期內容對你有幫助嗎?歡迎轉發給朋友
記得替行事曆留點空白,讓靈感自在發酵!
週末找時間好好耍廢,我們下週五見!
日日安好
你的朋友
Glenn格藍